节日我在岗|千佛山下,“警”色依旧
随着“五一”小长假的来临,济南千佛山景区山脚下排起蜿蜒长队。人群中,历下公安分局千佛山派出所的民警、辅警驻守着,“有需必应”,成为景区里温暖而可靠的一道风景线。

网格化布警织就“平安网”
假期首日上午10时许,游客张女士报警求助,称随身背包可能遗失在了山顶,内含身份证、现金等重要物品。千佛山派出所接警后,指挥室迅速通过“网格化实名制布警”这一举措,将信息推送至负责山顶区域的执勤人员。不到10分钟,该网格负责警力便在山顶找到背包。张女士惊讶道:“真的非常感谢民警,我也不确定包是不是在山上,没想到这么快就找到了。”对此,执勤民警表示,“每个网格都是责任田,负责区域的地形早就摸透了。”
千佛山派出所辖区有千佛山、佛慧山、泉城公园三大景区,每个节假日对派出所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仅千佛山景区日均客流量都要到七八万,面对这个压力,千佛山派出所将景区划分为80个网格,增派警力至120人,实行“网格化实名布警”,每一个网格的警力都要实名制,确保出现问题第一时间能联系到。此外,佛慧山联建工作站内,救生设备、无人机与热成像监控系统严阵以待。“这套去年升级的设备,连密林中的体温信号都能捕捉。”民警指着屏幕上跳动的热源解释道。
此外,景区内还有智能监控与广播组成的“数字哨兵”系统,实时引导人流疏散,防止踩踏风险。在泉城公园东门,民警通过微信群与景区安保联动,滚动发布失物特征照片,帮助游客解决丢失物品的困难。

“铁脚板”练出救援“活地图”
“体能差的,干不了这个活!”千佛山派出所所长丁世海自我调侃道。2024年1月他调任之初,一场历时20小时的佛惠山搜救让他刻骨铭心。一名老人在景区内走失,两百余人彻夜搜寻,老人被找到时因体力不支已无法自主走路,由执勤民警将其背下山。“在我们这个辖区,民警、辅警必须体力跟得上,要不然游客有点什么事,干着急。”自此,每周的爬山训练成为全所铁律。训练中,大家紧咬牙关攀爬陡坡,边记录地形边感慨:“多走一步,救援时就少一分风险。”丁世海更是以身作则,每个节假日的前夕都会多次带队一遍遍巡查,发现山上护栏松动、照明不足等隐患,当场协调景区整改。
“就怕救援因地形复杂延误,经过训练现在闭着眼都能摸清岔路口。”丁世海拍了拍腰间的急救包,里面装着哨子、手电和景区手绘地图——这是全所民警的“登山标配”。在千佛山景区内,派出所还设置了“报警指示牌”,在客流量大的地点均设置明显报警点,游客只需报出指示牌上的位置,民警便能精准定位,救援效率大大提升。“这样外地来的游客就不用担心报警时无法准确说出所在位置了。”丁世海指着山腰处的报警指示牌说道。
用“绣花功夫”守住安全底线
每逢节假日,千佛山派出所的全体人员都会打起十足的精神,尤其是负责千佛山景区的社区民警赵玮。今年1月刚从内勤民警转为社区民警的赵玮提前半个多月就做起了准备工作,“这是我做社区民警迎来的第一个‘大考’,得做足了功课心里才有底。”
为了发现可能存在的隐患,赵玮多次到千佛山巡逻检查。一次下午,她发现有一处青石台阶因常年踩踏形成湿滑包浆,行走时容易滑倒,于是当即联系景区进行了防滑处置。为熟悉千佛山的每一处,赵玮每周至少攀爬一次,笔记本上密密麻麻标注着易滑路段、监控盲区和应急通道。此外,赵玮提前和景区的商户沟通,提醒做好防火、防盗、防诈骗等工作。“刚来时爬一次腿疼三天,现在能闭着眼指路。”赵玮笑着说。
“五一”假期,赵玮值班的主要工作是协调统筹,动态执勤。每天四次统计客流量方便动态布警,同时在接到群众求助时,第一时间协调支援。“游客一句‘谢谢’比什么都提神!”她揉了揉发酸的膝盖,转身没入登山的人流中。

在千佛山派出所指挥大屏上,热成像镜头扫描着密林;在每一名执勤警力的手机中,微信群里各类信息飞速滚动……这些都只为守护着每一名游客的平安。千年石窟的飞檐下,藏蓝身影与智能系统交织成的“平安密码”,正默默守护着每一缕晨雾与暮光。(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曹莎莎 实习生:沈瑞 杨瑞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