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尊“元木雕力士像”背后的济南沧桑故事

时间:

“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泉·城历史文化特展”正在山东博物馆举办。其中,元木雕力士像值得一看,因为它的背后,藏着一段济南城的沧桑故事。

近日,济南市博物馆讲解员孟萌介绍,木雕力士像是一件建筑构件,被确定为元代文物,是国家一级文物,主要是从雕刻刀法、人物刻画等特征进行鉴定的。

这尊力士像用整块金丝楠木雕成,高26厘米,宽18.5厘米,厚9.1厘米,是一件人体造型的建筑构件。其身材矮壮、肌肉丰满,耸肩缩头,下蹲屈膝,双手下垂抓握膝上。面部丰腴、双耳外露,两唇紧闭,眉棱突起,双目凝视前方。尤其是面部表情栩栩如生:镇定自若又儒雅大方,似乎在向对手显示实力,同时又显得恭谦礼让。作品轮廓简洁,造型粗犷凝重,雕刻刀法洗练流畅。

有一点要补充,这尊力士像的木料相当珍贵,金丝楠木是我国特有的珍贵木材,因其木质光泽很强,木纹金丝辉煌绚烂,故名“金丝楠”。木质坚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古人将其称为“神木”。

据介绍,力士像之所以能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还与它在近现代史上非凡的流传经历有关。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开始,济南在新建或重修砖石城池时,这尊力士像被移用到泺源门(又称西门)的箭楼之上。

1928年,日本侵略军在济南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五三惨案”。战火之中,城门被炮火击毁,力士像木构件埋藏于瓦砾中。后来,它落入一名侵华日军之手。这名军人又将其赠给朝日新闻社记者新宫寿天丸。新宫寿天丸将它带回日本,供奉于家中。

1956年,中日互派代表团访问。新宫寿天丸考虑再三,将这件力士像包装好,托代表团带回中国,并亲书《力士像欢送之辞》,表达对中国人民的友爱和祝愿。

1957年2月,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今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将此力士像转交济南市人民委员会,后交由济南市博物馆收藏。

温馨提示:本次展览将一直持续到10月12日,时间为9:00—17:00(周一闭馆),展览地点为山东博物馆一楼4号展厅,大家持身份证来省博观展吧。

记者:王亚妹 编辑:陈彤彤 校对: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