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大咯血,急!急!急!——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为患者筑起“生命防线”

时间:

介入诊疗中心和呼吸科紧密协作抢救一例大咯血患者。

命悬一线:大咯血的致命威胁。2025年4月27日,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介入诊疗中心为呼吸科内科一名大咯血患者,紧急实施了支气管动脉栓塞,成功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3年,活动后气喘2年,加重伴咯血3天入院,于4月27日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可见左侧支气管内大量出血,且反复大咯血。呼吸科紧急联系介入诊疗中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实施了BAE技术,挽救患者的生命。再次突显了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学科联合和急症介入诊疗的应急处置能力。

支气管动脉栓塞前造影 支气管动脉栓塞后造影

胸廓内动脉栓塞前造影 胸廓内动脉栓塞后造影

科普时刻: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

咯血,这一曾被视作“死神镰刀”的急危重症,如今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的革新应用下,正逐渐成为可有效控制的疾病。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出血经口腔排出,大咯血(24小时出血量超500ml)患者常因窒息或失血性休克面临高达30%的死亡率。传统治疗以内科药物止血或外科肺叶切除为主,但内科疗效有限,外科手术风险高且不适合急症患者。近年来,BAE因其微创、高效的特点,成为临床一线选择,即时止血率可达70%-99.5%,死亡率由早期单纯保守治疗下70%降至6.5%-17.8%。

技术突破:

微创介入的“精准狙击” 。BAE通过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送至出血的支气管动脉,注入明胶海绵、聚乙烯醇颗粒等栓塞剂封堵血管,从源头阻断出血。手术创伤仅针孔大小,术后恢复快,适合急诊及不耐受外科手术者。

技术亮点:

精准定位:术前支气管镜检查可识别异常血管,术中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实时引导,确保栓塞靶点准确。

多血管处理:除支气管动脉外,肋间动脉、膈肌动脉等非支气管性体循环动脉也可能参与供血,需全面探查。

挑战与应对:复发防治成焦点

尽管BAE疗效显著,但术后复发率仍达7.4%-56.7%,主要与初始栓塞不全、血管再通、原发病进展及新生侧支循环有关。对此,专家提出:

1. 精细化操作:全面筛查所有责任血管,避免漏栓。

2. 长期管理:控制结核、曲霉菌感染等原发病,降低炎症刺激。

3. 技术创新:结合栓塞与化疗(如肺癌患者)或联合外科手术,提升综合疗效。

“BAE不仅是止血手段,更是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的关键。” 从“束手无策”到“精准狙击”,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正改写咯血患者的命运。随着技术迭代与多学科协作深化,更多生命将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重获新生。

(来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

(责编:张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