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妮首发单曲引质疑:“体育明星”商业化不应是禁忌
□李嘉蕊(山西大学)
5月9日,中国女子100米栏运动员吴艳妮首支单曲《热恋冰淇淋》在音乐平台上线。吴艳妮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了首次录制音乐单曲的心情:“这次不跨栏,‘跨’进你们的耳机里~第一次录歌,感觉很新奇!希望这首甜甜的《热恋冰淇淋》能给你们带来一丝夏日的清凉。”(5月9日 红星新闻)
该歌曲上线后,引发了部分网友的质疑。他们认为,运动员就应该专注赛场成绩,不应像明星一样发布歌曲博取流量。这种观点看似关心运动员的成绩,实则忽略了体育明星的商业化发展与其竞技比赛共生的可能性。从巴黎奥运会刷新中国女子100米栏奥运会最佳成绩,到各个赛场上不断刷新个人历史最佳成绩;再到登顶亚洲第一,世界排名第23位,吴艳妮不断突破自我。期间,吴艳妮也参加了各类商业活动。由此可见,适当的商业发展并没有分散她的精力,反而形成了正向赋能。
实际上,“体育明星”商业化并不是一个罕见的现象。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发展,运动员的各类比赛视频在短视频平台上爆火,吸引了不少热爱体育运动的粉丝为他们呐喊助威,这让许多运动员的商业价值不断上涨。跨界不是越界,正确把握好比赛与商业活动之间的关系,反而会带来“1+1>2”的效果。
当然,运动员也是完整的个体,有权利追求职业之外的自我表达。运动员并不只是运动员,在赛场之外,他们可以扮演任何角色:使用社交媒体分享生活、发布歌曲、参加真人秀活动……普通人尚且有主业与副业,明星尚且可以演戏、唱歌多栖发展,怎么到了运动员这里就不被准许了呢?
吴艳妮此次发布单曲的行为,为体育界职业生命的合理延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典范。许多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就业,而吴艳妮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合理延伸职业生命,关注当前的商业价值,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当然,一味参与商业活动也是不可取的。运动员们应当正确平衡好比赛与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将比赛放在首位。否则,即便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也不会有人持续为那些过度消费自身商业价值、忽视竞技主业的运动员“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