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官不理旧账,哪能算好“民心账”
近日,两个调查采访报道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黑龙江绥化东城客运站总投资3600余万元,建成后却闲置10年未启用,市民至今仍挤在破旧老站候车。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奎勒河镇村干部长期在当地一家饭店吃喝“打白条”,20多万饭费拖欠了20多年,饭店经营者大倒苦水:“一笔笔陈年旧账,拖垮我们两代人。”
分析这两起事件,背后都有着“新官不理旧账”“新官不认旧账”的共性问题。
客运站建成却被闲置,主管部门和施工单位对关键“堵点”各执一词,但“工程未做最后结算”则是事实。施工单位负责人称,交通运输局更换了多任领导,他多次上门追讨欠款均无进展。
饭店被长期拖欠饭费,在媒体十多年前曝光后,镇政府曾解决一笔欠费,但帮助追要周边村委会欠款的承诺,至今仍未兑现。店主“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换来的却是一句句“换领导了,管不了”的答复。

“新官不理旧账”,表面看是不担当不作为,实质是“我是谁、为了谁、对谁负责”的政绩观出现错位偏差。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人民群众利益,也破坏地方营商环境,损害政府公信力,伤害干群关系。“旧账”不理,问题将越拖越大,矛盾将越积越严重。
新官不理旧账,既悖情理,也违党纪法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到任前已经存在且属于其职责范围内的问题,消极回避、推卸责任,造成严重损害或者严重不良影响的”,将被追责。
新官如何理好旧账?作为继任者,既要提高不怕麻烦、敢理旧账的担当意识,也要深入调研、锤炼处理旧账的能力,主动把理好旧账作为分内之事。摸清家底情况、汲取经验教训、找寻思路办法,在解决“旧账”中赢得民心,进一步推动事业发展,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让新官敢于理旧账,也要厘清责任账。要加强对前任的离任审计,健全责任追究机制,细化“终身追责”适用情形,让不作为、乱作为的官员受到应有的惩处。通过制度化约束,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执行当地既定发展规划情况等指标,纳入党政干部绩效考核制度当中,帮助新任职者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无论“新账”还是“旧账”,都事关政府形象,事关经济民生,事关社会发展,不能沦为一笔糊涂账。新官理旧账、认旧账,不拖不欠,拒当“老赖”,才能赢得信赖,把“问题账单”转化为群众的“幸福清单”。
海报:王宇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