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四川广元:筑牢绿色发展底线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向奔赴”

时间:

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谷

“2024年以来,广元市生态环境系统高效审批了253个项目环评文件,涉及总投资约634亿元。”7月4日,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通气会,通报2024年以来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工作情况。围绕环境准入、环评审批、执法监管三大环节,广元推出一系列举措,为企业发展注入绿色动能,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向奔赴”。

新闻通气会现场

精准管控 织密生态防护网

在环境准入体系构建上,广元市更新生态空间、水环境、大气环境管控分区,划定优先保护单元24个、重点管控单元31个,生态空间面积占全市幅员面积的26.87%。新增全市生态环境总体准入要求8条,细化各县区准入要求29条,编制《广元市2024年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动态更新知识小手册》,为项目落地提供精准指引。

针对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广元聚焦铝基新材料、硅基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通过座谈交流、实地调研、召开咨询会等方式,协调解决规划环评编制中存在的产业布局、规模设置、污染防治等问题,从源头确保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审批提速 激活项目落地引擎

围绕群众关注的环评手续办理堵点、难点问题,广元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将48个大项131个小项环评审批权限下放至县区,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时限分别压缩至9个和4个工作日,审批效率提升85%以上。2024年以来,全市高效审批253个项目环评文件,涉及总投资约634亿元。

针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环境问题复杂的重点产业项目以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会同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环评预审,从产业政策、制约因素、要素保障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2024年以来,推动中煤广元燃煤发电项目、郭氏金大碳素和鲁丽木业产业园等项目顺利通过审查审批,积极开展中煤项目(二期)大气和水环境论证,对苍溪通威工业硅、年产10万吨铝精深加工、年产30万吨纳米碳酸钙等61个建设项目出具环评批复,为厦门新数能锂电池生产线、40万吨阳极生产项目、高纯碳粉及高纯碳化硅粉等20余个项目提供生态环境研判意见,有力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顺利落地建设。

柔性执法 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不仅如此,该市还推出《进一步规范生态环境执法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构建“普法-教育-告诫-处罚-整改”渐进式执法模式。运用在线监控、无人机巡查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执法”,减少入企检查频次。

实施“差异化”监管,将6类117家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环保诚信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在一定时期内免除现场检查;对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21起,通过事前预警1707次,指导企业整改问题444个。同时,百名环保专家“一对一”帮扶16家工业园区、96家企业为消除违法隐患。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元的靓丽名片,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是吸引投资、集聚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广元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罗全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不动摇,全力推进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主动服务全市“招商引资攻坚年”,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