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细心专注、心系患者,为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的护士点赞!

时间:

在医院,总能看到一袭白衣奔忙的身影,他们是护士,也是医疗队伍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5月12日是第114个国际护士节。为展现优秀护士坚守护理岗位、甘于奉献的良好形象,南方+推出系列稿件,讲述他们细心专注、履职尽责、救死扶伤的故事。

本期展示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32名优秀护士风采,一起为他们点赞!

为你喜爱的护士点赞(可多选) 泌尿外科 杨洁仪 外科 盘珍琳 手术室 谭丽贞 中医正骨、疼痛科 徐榕红 妇产科 张晓雯 新生儿科 赵琴 急诊医学科 谢瑞芬 儿科 覃健丽 急诊医学科 卢乐文 门急诊科 黄艺云 妇产科 曾亦兰 肾病学科 艾卫华 重症医学科 谢镇民 肿瘤科 谢凤婷 风湿免疫科 龚文静 重症医学科 华芳芳 内分泌代谢病科 马嘉燕 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温运娟 消化内科 冯绮雯 外科 秦小清 神经内科 李力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静兰 神经内科 刘奕霞 重症医学科 肖梦瑶 重症医学科 胡秀嫦 内分泌代谢科 黄仕萍 消化内科 张晓敏 神经内科 冯健萍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玲 心血管内科 庄婉欣 花地湾重症医学科 林海丹 风湿科门诊 黄少媚 提交

泌尿外科 杨洁仪

杨洁仪心系患者,在病房,她严谨核对患者信息、观察生命体征,为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规范护理,凭借丰富经验精准调控膀胱冲洗速度。工作虽细,但她总能耐心完成。一位前列腺增生患者陈爷爷,对手术充满恐惧,杨洁仪不仅细致提供护理服务,还耐心做好老人的心理疏导,给他看手术讲解视频,术后及时回访跟踪,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为优化就医体验,杨洁仪利用 “健康通”“优护佳”平台,为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提供上门服务。

外科 盘珍琳

盘珍琳现担任外科护士长,也是一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她专注于复杂伤口和造口护理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熟练掌握湿性愈合、负压引流等技术,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曾成功护理一位糖尿病足合并严重感染的患者,通过个性化方案和精准护理,帮助患者避免截肢。

日常工作中,她积极为社区居民普及伤口护理知识。作为护士长,她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技能培训和案例讨论,帮助年轻护士快速成长,团队成员发表护理相关论文3篇。

手术室 谭丽贞

谭丽贞工作责任心强,有较强的护理专业技能和临床实践能力。她全天候待命应对紧急手术,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和流程,时刻注意保持消毒无菌观念。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主动配合麻醉医师做好各种生命体征的监测,严密观察病情,使患者安全度过手术期。工作中,她习惯提前与医生联系,了解、熟悉操作步骤、需求,做好术前准备。遇有夜间和节假日急诊手术时,她总是及时赶到,保障和配合好手术和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

中医正骨、疼痛科 徐榕红

在护理工作岗位14年,徐榕红在工作中积极主动、不计较个人得失,如需加班时随叫随到。2023年9月份参加广东省中医专科护士学习并取得结业证书,在科室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如:平衡火罐、火龙罐、耳穴压豆、穴位贴敷、刮痧、皮内针、耳尖放血等多种中医适宜技术,还把这些技术开展到院内其他科室。

妇产科 张晓雯

秉持“把每个宝宝都当成自己的宝宝来看待”的原则,张晓雯通过一次次晨间护理,一次次输液,一次次健康宣教,迎接着新生命的到来。在某个夜班,有名产妇半夜乳汁淤积乳腺管不通畅,经过张晓雯一小时的帮助,乳腺管变得通畅。事后,产妇的感谢也温暖了她的内心,让她知道自己是被需要、被认可的。

在工作中,她详细了解孕产妇生理、心理上的变化,并且积极为她们做健康宣教,以及新生儿出院后的母乳喂养的指导等,让“新手妈妈”们更安心。

新生儿科 赵琴

作为一名新生儿护士,赵琴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能够做到一针见血,减少患儿痛苦。此外,她还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操作技能,如窒息复苏、外周静脉置管,新生儿洗胃、新生儿口鼻腔吸痰,无创及有创呼吸机的使用等。2024年她参加深部动静脉置管维护培训班,并取得了相应的维护资格证书。2025年初外出进修学习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并考核通过。药物管理方面,她推动完善高危药物管理护理制度等,对高危药物输液卡进行完善,规范高危药物巡视。

急诊医学科 谢瑞芬

为了避免无菌物品有效期书写错误,谢瑞芬专门总结制定了一份所有无菌物品有效期的示范提示表。并专门制定新入职的院感培训工作,覆盖医护、保洁、护工新环境院感标准落地。同时,主导开展“情景模拟演练”(如新设备使用中职业暴露处置),提升团队应急能力。建立使用呼吸机通气监护记录表,通过监护表可以客观地评估呼吸各种重要指标,医生可以及时调整参数,确保治疗效果最大化。

儿科 覃健丽

儿科是个对穿刺技术要求很高的科室,为减轻患儿穿刺痛苦,覃健丽反复钻研小儿血管特点,静脉穿刺成功率高达98%。一次患儿重度脱水、高烧不退,由于脱水血管不够充盈,当班护士穿刺失败,而家属因担心患儿病情,埋怨护士技术不行,这时已交完班准备下班的覃健丽二话不说重回工作岗位,在她熟练操作下,很快穿刺成功,她还耐心跟家属进行沟通,缓解家属焦虑情绪,家属称赞她技术了得、“一针见血。”

急诊医学科 卢乐文

在工作岗位上耕耘27年,卢乐文始终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行动不便患者提供推车、为治疗患者指明病房位置、告知轻症患者门诊位置与就医时间……这样一件一件的“小事”,她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她也把这个理念教给临床实习生,指导他们及时准确地为病人做好基础护理,耐心细致地为病人做好病情观察。并且,她有计划地培养科室的实习护士,让他们更好完成临床护理学习工作。

门急诊科 黄艺云

黄艺云分管急诊、发热门诊、血液净化中心、供应室、门诊片、介入中心等护理管理工作。2024年,配合各科室开展相关新技术等临床工作,带动护理团队积极完成科室的工作目标。协同急诊科落实三大中心的建设(胸痛、卒中、创伤),配合完善院内应急救治流程。 2024年,负责护理实习生教学管理工作,共接收118名护理实习生,被学院评为优秀实习带教老师;负责医院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统筹安排、师资培训工作,共完成15例上门护理服务。

妇产科 曾亦兰

曾亦兰始终将产妇需求置于首位,不仅关注产程进展,更注重情绪疏导。面对初产妇因疼痛产生的恐惧,她以专业知识和亲身经历耐心安抚。产后主动提供母乳喂养指导,帮助新手母亲快速适应角色转变。在产房这个充满未知的战场,她习惯弯腰守护、全程陪护,即使面对突发的羊水喷溅、胎粪污染,也从容应对。

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经验,她主动承担科室培训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组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助力团队提升助产技能。

肾病学科 艾卫华

从业30年,历任多个科室,现任血透科护士长,她总是冲锋在前,曾紧急为无尿患者实施透析,连续工作至深夜挽救患者生命。她注重科学管理,强调细节、流程、环节管理,注重培养及锻炼一专多能的血透护理人才,将血透护理人员职业素质培养的科学理念引入科室护理管理的全过程,使血透护理质量在高效能管理中不断提升。科室患者从十余人增至百余人。

重症医学科 谢镇民

他精通CRRT、体外心脏起搏器、呼吸机辅助通气管理等生命支持技术,多次参与危重患者抢救。曾在夜班期间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患者并成功施救。担任设备管理员,在常用的仪器设备上制作了可随时查看使用流程SOP及保养维护的二维码,方便新入科的同事可以清楚获得使用操作流程。他热心公益,献血15次达6000ml,获医院“优秀护士”称号。

肿瘤科 谢凤婷

从业20年,谢凤婷以静脉治疗技术见长,擅长危重患者护理。曾耐心疏导肺癌晚期患者配合治疗,获患者亲笔感谢信。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发表乳腺癌护理论文,考取主管护师资格,担任职工代表,是同事们信赖的“老大姐”。

风湿免疫科 龚文静

作为护士长,龚文静带领科室的护士一起更新规范、流程,制定常见护理问题及措施指引,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她经常到社区开展义诊,走进老人院举办“快乐健康养老系列活动”;组织痛风日、骨质疏松症等专题日义诊;参加荔湾区青年文明号志愿服务集市等。免费帮广大患者做骨密度筛查,对异常人群进行分级干预及健康指导。

重症医学科 华芳芳

担任新技术CRRT培训员,华芳芳不畏繁重艰苦的工作负荷,培训新护理人员,做到人人达标。2024年10月,护理一位服用抗抑郁药物过多的外省小女孩期间,她通过细心与爱心的护理,使原本不愿开口交流的小女孩可以敞开心扉诉说心事,并获得患者手写感谢信。

内分泌代谢病科 马嘉燕

秉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马嘉燕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并熟练掌握了各项临床操作技能。她积极学习、拓展思维,运用数字化技术科学高效地完成护理部及医院交付的工作任务。

中西医结合康复科 温运娟

从业16年,温运娟熟练掌握了多项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技术,如偏瘫患者的运动再学习训练、骨折术后患者的功能训练,以及艾灸、拔罐、穴位按摩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护理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她针对康复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如优化康复训练流程、建立患者康复档案等建议,提升患者满意度。

消化内科 冯绮雯

每月定期组织护理实习生、护士分层培训与动态考核,通过一对一示范静脉穿刺、无菌操作等基础技能,结合临床操作强化肌肉记忆,确保每位实习生操作规范达标。参与制定可视化SOP流程,将复杂流程转化为可视化图表。以“治一名患者交一个朋友”为信条,获患者广泛信赖。

外科 秦小清

为患者量体温、送药、输液……从业10年,秦小清每一项操作都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她擅长高难度穿刺,有一位长期住院的大爷,血管穿刺难度极高,几位护士尝试穿刺都没有成功,秦小清先安抚大爷,让大爷放松下来,随后凭借着自己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稳稳地将针扎进了血管。她还总结自己多年的穿刺窍门分享给同事,帮助大家提升业务能力。

神经内科 李力

从业34年,李力创新性地实施个性化分工管理模式,根据护士专长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同时,牵头建立卒中快速响应机制,优化绿色通道流程。通过强化护士培训和规范化管理,实现术后并发症零发生。她创新开展品管圈活动,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随访管理,使内科片护理不良事件持续下降,满意度稳定在99%以上。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静兰

2021年的一个夜班,一位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患者在如厕时突然出现大咯血意识丧失。面对这样危重的患者,她没有丝毫犹豫,立即将自己的毛衣垫在患者身下、协助患者平卧面部偏向一侧、开放静脉通路、机械吸痰、吸氧。待患者病情稍稳、抢救结束后,她手上、衣襟上早已溅满患者咯出的血液。将患者送回病床时患者身上沾了不少便尿,她又默默地打来温水为患者清洁,并更换干净的衣物和床单。家属赶到得知后,握着她的手连连道谢。

神经内科 刘奕霞

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需要经验丰富且冷静细心不莽撞,才能让急性脑卒中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刘奕霞从事护士工作8年多,始终以“一切为了病人,全程优质”为护理理念,为病人排忧解难。一次,科室里一位患者因左下肢术后恢复住院,因担心家中经济,住院期间不能安然入睡,刘奕霞耐心开导患者,促进他顺利康复出院。

重症医学科 肖梦瑶

工作11年,肖梦瑶是ICU骨干护士,熟练掌握急救技术与各类先进医疗设备的操作。曾多次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病房安全管理组小组长,她关注高频接触区域,如监护仪按钮、床头桌等,增加消毒频次;严格限制病房人员流动,落实探视制度,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同时,监督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降低患者感染风险。

重症医学科 胡秀嫦

工作9年,胡秀嫦在重症监护工作中,熟练掌握徒手盲插鼻肠管技术,并多次成功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她注重总结经验,将疑难病例相关资料整合为健康科普视频,荣获2024年大湾区健康科普大赛二等奖。参与科室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如“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科室亚专科小组—静脉血栓防治的持续质量改进等。

内分泌代谢科 黄仕萍

工作29年,黄仕萍以严谨态度化解多次医患矛盾,耐心解释患者疑问,赢得患者信任。她参与科室质控、病历审核及出院随访,任劳任怨。注重学习新技术,推动科室规范化管理,为护理团队树立榜样。

消化内科 张晓敏

护师,工作6年。疫情期间主动支援社区抗疫,参与高风险区域核酸采样。考取徒手盲插空肠管证书,掌握内镜室内窥镜洗消方法、EMR医护配合等技术。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耐心说服患者佩戴腕带,确保治疗安全。以细致服务获患者好评。

神经内科 冯健萍

她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操作,从基础的静脉穿刺到复杂的术后护理,都能精准高效完成。积极参与绿色通道患者救治工作。面对患者,冯健萍耐心倾听他们的诉求,用温暖的话语和关切的行动给予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张玲

作为“互联网+护理”首批认证护士,张玲全年完成7例上门胃管、尿管更换服务,为行动不便的患者送去专业照护,满意度100%。一位88岁肺癌晚期男性患者,在家排不了尿,家属焦急万分。张玲接到订单后,第一时间赶到患者家中,凭借娴熟的技术顺利完成操作,并耐心指导家属日常护理要点。家属说:“以前每次去医院都要折腾半天,现在护士上门服务,真是解决了大难题!”

心血管内科 庄婉欣

心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护理工作充满挑战。庄婉欣保持高度责任心,每一项护理操作都严谨细致。在一次常规巡查中,一位心律失常的患者突发阿斯综合征,她敏锐察觉到患者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并进行一系列抢救,最终成功挽救病人的生命。她常说:“对于患者来说,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我们必须对每一个生命负责。”正是这份严谨,让她所在的护理小组,多次在科室质量考核中名列前茅。

花地湾重症医学科 林海丹

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19年,林海丹曾在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临床部门轮换,积累了丰富的护理临床经验。她积极参加危重病人抢救、主持并参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承担护理专科查房及护理教学,做好病人的健康教育及健康指导,主持品管圈、PDCA护理质量持续改进项目跟踪追溯。

风湿科门诊 黄少媚

黄少媚作为慢病专科护士,积极开展首日10分钟标准化教育,将首诊患者的慢病管理标准化、制度化。建立慢病管理档案,创新设计慢病管理电子档案。截至2024年底,入组慢病管理并建立档案共5738人,痛风临床治愈186人。作为运动康复师,她开展运动疗法,开创风湿康复运动训练营。带领患者进行纠正性训练,拉伸运动、器械训练、饮食管理等。她还定期给予患者进行健康讲课或视频宣教。如参加慢病健康教育专题讲座,课题《痛风患者的运动攻略》《治好痛风并不难》等。

南方+记者 刘汉能

【作者】 刘汉能

广东健康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