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风采丨邬文明:反哺家乡就是最好的成功
时近端午,在位于娄底涟源市桥头河镇的邬辣妈食品加工厂,女工们麻利地将萝卜切条、腌制、包装,这些承载着乡土气息的特色零食即将发往全国。
厂房外,“邬辣妈——妈妈的零食”招牌下,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女性正与农户交谈:“明年我们再扩种100亩萝卜,保底收购价不变。”她叫邬文明,既是这家年产值超5亿元的食品企业掌舵人,也是扎根家乡的娄底市六届人大代表。
把企业建在家门口
“桥头河的萝卜不放油,筷子夹起两头流。”一句俗语,道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桥头河萝卜的“江湖地位”。
1973年,邬文明出生于湘中农业大镇桥头河镇。家家户户屋檐下挂满的辣椒、腌菜坛子里飘出的咸香,构成了邬文明最深的味觉记忆。“小时候家里穷,母亲总能用萝卜干拌辣椒酱,让我们兄妹吃下两大碗饭。”她回忆道。
这种源自土地的生存智慧,悄然埋下她日后创业的伏笔。
2005年,邬文明和父亲在长沙近郊一处小工棚里开始创业,做的是磨豆腐的小生意,开启了她投身食品行业的第一步。5年时间,她靠她的坚韧、执着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也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成功在浏阳创办属于自己的工厂。
2015年,当企业初具规模时,她做出更令人意外的决定——将总部迁回家乡桥头河镇。“这么多年来,我厂里的员工大多来自桥头河,他们两地往返,十分不易。为了方便他们照顾家庭,我决定在家乡成立湖南邬辣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如今,邬文明已在桥头河建设了占地100余亩的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园,拥有办公研发、标准化车间、仓储配送等建筑40000平方米,配备有先进的生产线6条,配套各类大型加工设备50余台(套),公司现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休闲食品协会执行会长单位。
更让乡亲们暖心的,是招工政策:优先录用留守妇女、脱贫户,允许农忙时节弹性上班。
著名作家谭谈在《我的桥头河小菜园》中写道:“这个镇子上,有一位胆识过人、智慧超群的女企业家,名叫邬文明,看准了家乡蔬菜的品质,下决心要把家乡的蔬菜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她兴办了一个蔬菜加工企业。安排800多名乡亲到企业上班,让他们每月能挣5000多元工资,还能就近照顾老人和孩子。几年后,不少乡亲起了新屋,致了富……”
把建议提在点子上
当选娄底市人大代表后,邬文明的日程表多了项固定安排:每月至少三天走访农户。她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满调研数据:七星街镇柑橘滞销价0.8元/斤、伏口镇红薯亩产2000斤……这些鲜活的一线信息,最终转化为聚焦产业扶贫的建议。
通过充分调研、思考,她提交的《关于支持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建议》引发关注:“脱贫不是发钱,而是造饭碗。要让农民从‘种得好’转向‘卖得好’,关键靠龙头企业带动!”这份融合企业实践经验的建议,得到了市人大和有关职能部门的重视。
针对湘中丘陵地带耕地碎片化难题,邬辣妈立足本地资源,采取“产业园+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共同建设、保底收购,联结种植基地达3000余亩,带动农户2230户。通过订单生产模式,在涟源本地收购大豆原材料3000多吨,占全市大豆产量的42%以上,有效带动了当地大豆种植产业的发展。与12个村级集体签订村企产业合作发展协议,吸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股资金430万元,实现年均分红34.4万元,激活了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
“过去种大豆怕卖不掉,现在邬总派车到地头收,价格还比市场高5毛!”农民李子阳算起账来眉眼带笑。更让农户惊喜的是品牌溢价——邬辣妈研发的产品产销两旺,带动原料收购价提高30%。
邬文明主导的“产业共同体”模式,让农户分享全链条收益:除了种植收入,合作社还能获得加工利润分红。
这种理念在桥头河镇得到验证:近三年,当地新增食品加工配套企业12家,物流专线3条,形成从种植到电商的完整产业链。桥头河镇镇长刘卫东感叹:“邬代表不仅帮我们‘输血’,更教会了‘造血’!”
把温暖送到人民心坎里
“这些年来,邬总给我们俩口子每月发放60元父母孝顺金,我们很受感动。”桥头河镇井塘村的李炳元老人说起邬文明,翘起大拇指。
每月向员工父母发放60元/人的孝顺金,是邬文明从2018年起一直坚持的行动,至今已累计发放60余万元。“引导员工尊敬老人,让员工的家庭更加和谐美满。我们正在研究,准备把标准适当提高。”邬文明说。
2017年7月初,涟源市遭遇特大洪灾,邬文明向涟源市红十字会捐赠油米等物资价值11万多元。2018年,公司为金井村安装路灯,解决了村民在夜晚回家担惊害怕的问题。2023年3月9日,向涟源市关心下一代基金捐款400万元,用于资助奖励全市考上大学因家庭困难读不起书的学生。2024年,再捐款100万元。
见难便帮,爱洒人间,这是邬文明的一个特质。作为农家女,邬文明已记不清支持过多少寒门。长沙涟源商会会长龚黎明介绍:2024年暑期她给70名考入高校的学子送去了现金。“她的仁爱之心是多么炽热。”知名作家李光华如此说。
自2015年建厂以来,公司共发放员工工资4亿元以上。邬文明以各种方式参与公益事业,折合人民币金额近1000万元。在践行社会责任的路上,邬文明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一个企业应有的责任,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邬辣妈公司目前解决当地农民就业600余人,其中脱贫户(监测户)114人;强化委托帮扶,与784户1225名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签订协议,保障其为期5年的保底12%分红,实现人均年分红240元;深化利益联结,带动农户4671户,户均增收3200元以上。
站在邬辣妈农业科技产业园的高处眺望,连片的蔬菜大棚在阳光下泛着光,通村公路上满载货物的卡车川流不息。邬文明抚摸着胸前的代表证说:“小时候觉得桥头河很大,走不出去;现在觉得桥头河很小,装不下乡亲们的期盼。”
这位把半生精力献给家乡的女人,依旧保持着创业时的习惯:每天清早巡厂时,看到地上有一点垃圾,都会捡起来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再丢进垃圾桶,新员工培训时示范洗手消毒流程。当我们问及她的成功秘诀,她指向车间的一条标语:“食品是良心,企业是人心”。
或许,正是这份对土地的眷恋、对初心的坚守,让“邬辣妈”三个字超越商业符号,成为新时代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注脚,生于湘土,暖在人心。(黄诚 邹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