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修复体总出问题?这份终级维护手册请收好

时间:

【来源:FM1036福建新闻广播】

生活中,不少朋友因为牙齿缺损、蛀牙或外伤,选择了烤瓷牙、种植牙或活动义齿等修复体来恢复牙齿功能。但修复体不是 “一装永逸”,从刚佩戴时的不适,到长期使用中的清洁、磨损问题,都需要科学维护。

(点击图片看大医生在线讲解)

上线大医生:杨松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修复科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话题:修复体的终级维护指南

修复体类型

固定修复体(烤瓷牙、全瓷牙、种植牙冠):通过粘接剂固定在天然牙或种植体上,无法自行取下。维护核心是清洁边缘缝隙(易藏食物残渣),避免粘接剂老化导致渗漏。

活动修复体(可摘局部假牙、全口假牙):需每日摘戴清洁,重点在于避免基托变形(如远离高温)和保护基牙 / 牙龈(摘戴时避免用力拉扯)。

种植体修复:由种植体(人工牙根)、基台和牙冠组成,维护需兼顾 “人工牙根” 与周围牙龈健康,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类似天然牙牙周炎,是种植体失败的首要原因)。

日常清洁

构建 “三维清洁体系”

基础清洁:适配工具是关键

固定修复体 / 种植体:使用软毛牙刷 + 含氟牙膏(避免硬毛磨损牙冠表面),刷牙时需将刷毛倾斜 45°,重点清洁修复体与牙龈交界处(每个区域刷 30 秒以上);

活动修复体:摘戴后用流动清水冲洗表面食物残渣,再用专用假牙清洁刷(刷毛较软,避免刮伤基托)配合假牙清洁液(每周 1-2 次)浸泡,禁止用酒精或热水清洗。

辅助清洁:填补清洁盲区

牙线 / 牙线棒:清洁固定修复体邻面,若牙缝较大,可改用牙间刷(选择与牙缝大小匹配的型号),避免用力过猛损伤牙龈;

冲牙器:高压水流冲洗修复体边缘和牙龈沟,尤其适合佩戴活动假牙或种植牙的人群,建议每日使用 1 次,配合刷牙使用。

饮食管理:避免 “隐形伤害”

01

禁忌食物:直接规避风险

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如坚果壳、骨头、硬糖),防止牙冠崩瓷或种植体受力过大;远离黏性食物(如年糕、口香糖),避免粘在活动假牙表面难以清洁,或导致固定修复体边缘渗漏;酸性食物(如碳酸饮料、醋、柠檬)需适量,食用后及时漱口,防止腐蚀修复体表面和天然牙釉质。

02

饮食习惯:减少间接损伤

避免用修复体咬硬物(如开瓶盖、撕包装袋),防止修复体受力不均;进食时细嚼慢咽,单侧咀嚼易导致修复体过度磨损,建议双侧交替咀嚼;若佩戴活动假牙,初戴期需从软食(如粥、面条)开始,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避免刺激牙龈。

定期检查

1

检查频率:因人而异

固定修复体(如烤瓷牙、种植牙):建议每 6 个月进行 1 次口腔检查,包括拍摄 X 光片,检查修复体边缘是否密合、种植体周围骨量是否正常;活动假牙:初戴后 1 个月需复诊调整,之后每 3-6 个月检查 1 次,查看基托是否变形、牙龈是否红肿。

2

检查内容:全面排查隐患

医生会检查修复体是否松动、崩裂,牙龈是否有炎症(如红肿、出血),邻面是否有龋齿;对于种植牙,还会检查种植体周围袋深度(超过 3mm 需警惕种植体周围炎),必要时进行专业清洁(如超声波洁治,需使用专用工作头,避免损伤种植体表面)。

规避维护误区

误 区 1

修复体无需清洁:

部分人认为 “修复体不是真牙,不需要清洁”,实则修复体周围的细菌会导致牙龈炎症,甚至引发天然牙龋齿,必须坚持每日清洁。

误 区 2

活动假牙可长期佩戴不取下

活动假牙夜间佩戴会压迫牙龈,影响血液循环,还会导致细菌滋生,建议每晚睡前取下清洁后浸泡在清水中,让牙龈得到休息。

误 区 3

修复体出现问题自行处理

如牙冠松动后自行用胶水粘接,或假牙基托变形后自行打磨,这些行为会破坏修复体结构,甚至损伤牙龈和天然牙,必须由专业医生处理。

误 区 4

定期检查 “没必要”

修复体的问题早期往往无症状,等到出现疼痛或松动时,可能已造成不可逆损伤(如种植体周围骨吸收),定期检查能有效避免此类情况。

免 责 声 明

本文旨在健康科普,帮助大家了解疾病以及用药,科普内容不能代替医生诊治意见,仅供参考,如有相关健康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

大 医 生 介 绍

杨 松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青年讲师, 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口腔修复及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口腔美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