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成为首都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
时间:
本报讯(记者张君成)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北京网络视听艺术大会开幕式上,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正式发布《2024北京微短剧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北京微短剧产值规模约336.2亿元,占全国总量的2/3。北京集聚红果短剧、河马剧场等23家重点平台,产业集聚效应显著,微短剧行业正在成为首都新的文化经济增长点。
用户画像方面往往揭示市场新需求。报告显示,北京微短剧用户以女性偏多,25—34岁青年群体占比54.10%。近四成用户偏好3—5分钟短剧集,周末及通勤时段为观看高峰,凸显微短剧正在成为北京地区人们休闲娱乐的一种重要方式。
全产业链协同驱动创新也成为报告展示的重点。目前北京微短剧产业上游有中文在线、阅文集团等头部版权方提供优质内容储备;中游有十月初五影视、北京华策短剧等企业打造精品内容,单集制作成本控制在2000—5000元,制作周期2—3个月,制作成本和周期远低于传统影视;下游则包括红果剧场、快手等平台依托亿级流量实现精准分发,流量分账模式成为主流盈利方式。
产业生态离不开政策赋能。报告显示,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通过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定向支持创作,加强内容审核机制,促进行业规范发展;推出“首亮微光2.0”计划、“短剧游北京”活动,推动“微短剧+文旅/电商/普法”跨界融合;通过出海与科技双轮拓展新空间,AIGC赋能剧本创作与制作流程,压缩成本30%以上,催生互动剧、竖屏剧等新形态。
报告还提出2025年北京微短剧未来发展路径,如通过“微短剧+”计划链接旅游、品牌营销等领域,激活产业外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