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包头:“政银担”联动赋能 金融活水扶小助微

时间:

近日,在内蒙古众科金属制造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加紧生产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车间外,打包好的钢棒产品正准备装上货车,交付客户手中。

众科金属生产负责人吴铁明告诉记者,公司去年4月投产,目前仍处于生产运营初期,由于产能增加,急需流动资金。近期,企业通过我市设立的融资担保基金,采取“政银担”模式,从兴业银行获批1000万元贷款。“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就可以采购原材料,扩大生产规模,企业发展信心更足了。”吴铁明说。

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助力小微企业发展。近年来,包头市财政局积极贯彻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三年成长计划(2023—2025年)》精神,通过设立融资担保基金及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担保费率,为中小微企业降本增信,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2023年2月,市财政局设立融资担保基金,总规模2亿元。该基金同包头市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有效融合,联合银行、担保机构构建三方协作机制,创新推出‘政银’‘政银担’双模式,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为全市符合条件的借款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进行融资担保增信。”市财政局金融外经科科长李继红说。

据介绍,在银行提出申请后,基金审核纳入风险补偿范围。在“政银”模式下,基金与银行按4∶6比例分担贷款风险;在“政银担”模式下,风险比例细化为基金40%、银行10%、担保公司50%。通过上述风险分担,将传统财政补贴转化为“风险共担”的信贷杠杆,既缓解了金融机构放贷压力,又激活了信贷资源流向实体经济。

在这样的创新模式下,金融机构、担保机构也有了服务中小微企业的更强动力。

“以前小微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的痛点,有了融资担保基金,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抵押物不足的难题,这样我们更有信心为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企业的融资成本也降低了。”兴业银行包头分行客户经理段博文说。

对于部分小微企业,“政银担”模式则为其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融资服务。包头市百佳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明宇表示,通过“政银担”模式,担保公司拓宽了借款主体的范围,降低了反担保门槛,有效解决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据了解,融资担保基金设立以来,已累计为678家中小微企业授信31.21亿元,发放贷款28.45亿元,惠及企业637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95.2%,微型企业、农户及个体工商户同步受益。

在提供融资增信的基础上,我市通过风险共担机制,促进企业融资成本大幅降低,贷款平均利率降至3.86%,2025年新增贷款利率3.43%,较市场平均水平更具竞争力。

为提升融资效率,融资担保基金还联合15家金融机构打造“金融产品超市”,成功上线抵押、质押、信用等226款产品,企业可“一站式”匹配需求,足不出户实现“找得到、看得懂、用得上”。

针对本土科技型、特色型企业,融资担保基金联合工商银行、内蒙古银行推出“积分贷”“稀土贷”等创新方案。其中,“积分贷”突破传统授信逻辑,以企业创新积分评估信用水平,依托包头市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专设端口,为轻资产、无抵押但具备技术潜力的科技企业开辟融资新路径,实现“积分换贷款”的科技金融突破。“稀土贷”则专项支持稀土产业链企业,结合地方特色产业需求定制服务。

从机制创新到产品落地,融资担保基金通过“政银担”协同、风险分散、降费让利三大抓手,既化解了金融机构“不敢贷”的顾虑,又解决了企业“贷不到”的困境,成为激活地方经济的“金融引擎”。

下一步,市财政局将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和融资担保基金增信作用,为更多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