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新城区塔利村:多元产业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时间:

漫步在新城区塔利村,连片花海与现代化温室交相辉映,集体物业楼宇拔地而起,智慧供暖系统覆盖千家万户……这个昔日的城郊普通村庄,如今通过创新打造“花卉+物业+供暖”等特色产业链,激活集体经济“一池春水”,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走进新城区塔利村的花卉大棚,各色蝴蝶兰娇艳欲滴,棚内一片春意盎然。2012年6月,塔利村成立了呼和浩特市鼎诚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党组织引领、合作社经营、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模式,以蝴蝶兰种植为依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经过十余年的经营,合作社现有3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智能温室1座、日光温室162栋,培育了大辣椒、火凤凰等30多个品种的蝴蝶兰,年产成品20余万株。

“除了在本市进行销售,我们的蝴蝶兰还销往鄂尔多斯、包头、乌兰察布等市,夏天到了我们还发往广州、兰州、乌鲁木齐等地。”塔利村党委书记许斌表示,在30多个品种的蝴蝶兰中,单株销售金额最高的是大辣椒,“你看这一盆,一株的价格在25元,一盆就300元左右。”

花卉种植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不仅带动了花卉产业的兴起,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今年我们就为本村及周边村的119名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我们的花卉产业并不是季节性的,而是全年都在培育和销售,这就意味着村民可以一年四季在这里打工。”许斌表示,根据工种的不同,村民每月可拿到3500元到9000元的工资。

如今,塔利村依托蝴蝶兰产业创新发展模式,在直供全国市场的同时,打造集花卉选购、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消费场景,依托花卉观光基地打造沉浸式选购体验,形成“买花看景两相宜”的消费新场景。

塔利村位于我市城区东北部,东临白塔机场,南邻成吉思汗大街延长线,西靠火车东站。昔日的塔利村土地贫瘠且农业资源有限,村民以种植玉米、高粱、山药等传统作物为生,农业收入微薄,生活水平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如今,塔利村通过土地入股、集体企业等创新模式撬动转型,收入来源从“靠天吃饭”转向“多元增收”。

走进塔利新村小区,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老人们乘着朝阳,或跳着广场舞,或教小朋友打乒乓球。“原来我们村的村民住的都是土坯房,一遇到刮风下雨的天气家里就一层土,生活也不是很方便,现在经过村里的改造,我们都住上了回迁楼。”村民董永生说,如今不但居住条件有了改善,小区还设有活动中心,村民可以参加舞蹈队、歌唱队等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大家的日常生活。

塔利村在推进小区建设、显著改善村民居住环境的同时,通过村民入股等模式,先后组建了呼和浩特市泓利泰供暖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泓碧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村属企业,合资兴建了内蒙古敕勒林海林下经济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供暖、物业服务、对外租赁等业务,安置村民就业500多人。

如今,塔利村已形成了以特色花卉产业种植为主,以供热、物业和租赁服务为辅的多样化经营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刘沙沙)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魏颖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