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昨日炮声!今日钟声!

时间:

7月6日上午,94岁的魏昌明老人和重孙女儿曹溪薇来到阆中中学校的“醒世钟”前。图为魏昌明老人讲述日军当年轰炸阆中的罪行。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小蓉 颜庆 摄影报道

7月6日上午,94岁的魏昌明老人在家人陪伴下,来到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和重孙女儿曹溪薇一起敲响用日军空袭阆中的“哑炮”改做成的校钟,警醒青年学子勿忘国耻、用心读书报效祖国。

魏昌明是日军轰炸阆中时的幸存者。1941年,侵华日军曾四次空袭川北重镇阆中,轰隆隆的炮火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那一年魏昌明刚好10岁,他至今最深刻的印象是“躲飞机”,当时走路都不由自主仰望天空,担心有敌人的飞机偷袭。

为了躲避日军轰炸,阆中中学校当时也由城内迁往城郊的南津关古镇。上世纪70年代,阆中发现当年日军空袭时的一颗“哑炮”,在拆弹专家的帮助下改做成三口钟,其中一口就悬挂于阆中中学校,时刻警醒青年学生“落后就要挨打”。今年15岁的曹溪薇同学现就读于阆中中学校,自幼就听曾祖父讲述侵华日军轰炸阆中的罪行,并多次在这口被命名为“醒世钟”的战争遗物前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魏昌明老人现在四世同堂,一大家子过得幸福美满。为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以及全民族抗战爆发88周年,魏昌明今年几次和儿孙们商量,自己一定要到重孙女儿读书的学校看看这口特殊的“醒世钟”,让历史的钟声响彻校园,警醒青年学子不能忘记日军轰炸阆中的惨痛记忆,珍视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阆中中学团委得知魏昌明老人的想法后,专门安排他在“七七事变”纪念日的前一天来到学校,和重孙女儿曹溪薇一起敲钟,并组织青年学生代表和他交流,激励莘莘学子自强不息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