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实践团:探访青年创客与乡村振兴的“共富样本”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苏子涵 李睿
日前,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实践团来到杭州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开展了一场聚焦于青年群体参与乡村发展状况的专项调研活动。
实践团入村后,青山村负责人详细介绍了青年积极参与乡村建设的情况。自2014年起,青山村便引入了传统手工艺教学项目,青年传承人们通过匠心独运,简化技艺流程,使得村民们能够更轻松地掌握这些技术,进而带动了全村的经济增收。随着乡村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陆续引入咖啡馆、户外运动、自然教育营地等新业态。在青山村的咖啡馆内,摆放着青年设计师的文创产品,以及村民们精进制作的手工艺品,这里弥漫着一股浓厚的乡村创业氛围。

据青山村负责人表示,2015年,村内青年创业者及就业者仅30余人,而今发展壮大增至120人,涉及艺术设计、生态保护等多个领域。这些青年自发组建创业联盟,通过定期举办创意市集、行业沙龙等活动,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融设计图书馆作为青年参与乡村建设的重要平台,其核心运营团队以青年设计师为主。该团队自杭州迁至青山村后,联合返乡青年拓展与知名品牌的合作渠道,年营收突破千万元,为当地青年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
在乡村治理方面,实践团深入考察了未来乡村议事厅,该议事厅设立青年理事席位,构建了一个多元共融的协商机制,包含政府干部、村委成员、企业代表、新老村民及青年代表。每月的最后一个周六,这里都会召开议事会议,集中探讨比如村口景观美化设计、市集活动的筹备等事务。青年代表们提出“线上云市集”“沉浸式体验活动”等创意方案,凭借其新颖性和可行性,多次被会议的采纳。同时,在决策过程中,对于公共资金的使用等核心事项,则采取了公正透明的投票方式,确保了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
然而,青山村的发展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负责人坦言,在发展过程中,他们曾面临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平衡、新老村民融合等诸多困境与挑战。面对这些难题,青年创业群体挺身而出,组建攻坚小组,运用数字化手段和创新思维,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支持,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对青年返乡创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路径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感受到青年力量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乡村振兴为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实现自我价值。而青年们则以其创新思维、蓬勃活力和实干精神,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共同谱写出乡村发展的新篇章。
(受访者供图)
“转载请注明出处”